免費喝奶茶”“幾塊錢點大餐”,前幾周被外賣平臺大額補貼“喂飽”的消費者,這個周六打開外賣App時,卻驚覺畫風突變——免費奶茶消失,大額滿減券難尋,外賣大戰,難道真的暫歇了?
大額優惠不再,消費者直呼“落差好大”
上周末,外賣平臺的大額補貼有多瘋狂?美團上,“0元喝飲品”“0元喝瑞幸”等優惠券滿天飛,不少人點20單外賣,只花了9元,其中17單都是“0元購” ;淘寶閃購也不甘示弱,滿18.8元減18.8元等大額優惠券,讓一杯原價19元的奶茶,最終僅需支付1.2元。“免費奶茶”甚至沖上熱搜第一,網友們紛紛曬單,開啟外賣“薅羊毛”狂歡。
可這個周六,當消費者們還期待著再次“薅羊毛”時,卻被現實潑了冷水。極目新聞記者實測,打開美團外賣,只能領取到1張活力早餐兌換券、1張解饞夜宵兌換券;淘寶閃購最大力度優惠券變成“滿20元減10元”的早餐和下午茶外賣紅包,抽取免單卡也只是獲得幸運值和“滿30元減10元”的當日外賣券;京東外賣發放滿6元減5元、滿15元減10元的百億餐補券,但使用門檻不低,像蜜雪冰城門店起送門檻15元,僅能用“滿6元減5元”券 ,算下來優惠有限。
社交平臺上,網友們也炸開了鍋。“上周還能免費喝奶茶,這周就回到解放前了,落差好大!”“剛習慣了低價外賣,現在又要多花錢,好不適應。”大家紛紛感嘆,大額外賣券似乎一夜之間消失了。
監管出手、平臺反思,補貼大戰降溫
外賣優惠驟減,并非毫無預兆。7月18日,市場監管總局約談餓了么、美團、京東三家平臺企業,要求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,規范促銷行為,理性參與競爭。這一約談,無疑給持續升溫的外賣大戰踩下了剎車。
此前,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也公開回應“外賣大戰”,稱“卷沒意義,對行業是傷害”。燒錢式補貼雖能短時間吸引用戶、提升訂單量,但從長遠看,對平臺、商家、騎手乃至整個行業生態都帶來諸多隱憂。平臺長期虧損,商家利潤被壓縮,騎手配送壓力劇增,服務質量也難以保證。
以商家為例,前幾周訂單量暴增,看似熱鬧,實際利潤微薄。一家奶茶店老板透露,上周六賣了上百單,但每杯利潤不到1元,還得加班備貨,如今訂單減少,反而能松口氣。而騎手們也苦不堪言,訂單太多導致超時投訴增加,身體也吃不消。
補貼策略調整,外賣行業走向何方?
如今,外賣平臺紛紛調整補貼策略,從瘋狂撒錢轉向精準補貼。美團開始發放早餐券、夜宵券,培養用戶特定時段消費習慣;淘寶閃購分時段發紅包,提升用戶活躍度;京東雖仍有補貼,但需湊夠起送價,讓消費者下單時要精打細算。
這一轉變,意味著外賣行業告別粗放式補貼競爭,邁向精細化運營階段。未來,平臺或許會在提升服務品質、拓展業務范圍上發力。美團已推出“應急藥品30分鐘達”,淘寶閃購發力“小時達”日用品配送,外賣不再局限于餐飲配送,還可能成為生活服務綜合入口。
對消費者而言,要適應從“薅羊毛”到理性消費的轉變;商家需調整經營策略,選擇利潤空間合適的產品參與活動;平臺則要在留住用戶與保證盈利間找到平衡。這場外賣大戰雖暫歇,但行業變革才剛剛開始,未來,外賣市場又將呈現怎樣的新格局?讓我們拭目以待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