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家公司在三年內向全世界釋放了24億只蚊子。
蚊子不是人類公敵嗎?為什么專門建廠生產蚊子?
在登革熱疫情最嚴峻的時刻,巴西人卻選擇建造工廠“生產蚊子”,這看似矛盾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科學智慧?

01
巴西正陷入一場公共衛生危機。
2024年前三個月,整個美洲地區報告登革熱病例404.7萬例,其中92%的患者集中在巴西、阿根廷、巴拉圭和烏拉圭組成的次區域。
在巴西,僅2024年的感染人數就超過390萬,死亡人數達1888人,創下歷史新高。
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發的急性傳染病,通過蚊子叮咬傳播。
患者會出現持續發熱、劇烈頭痛、肌肉關節疼痛等癥狀,嚴重時可導致死亡。
作為熱帶國家,巴西常年遭受蚊媒疾病困擾,2022年該國報告的登革熱病例就已超過200萬例。
噴灑殺蟲劑、清除積水容器、使用蚊帳等方法效果有限。
巴西政府2015年單是為消滅埃及伊蚊就投入約19億元人民幣,2024年1月又追加約8億元人民幣,但疫情仍在惡化。
就像在和無形的敵人戰斗,清理完一個社區的積水,第二天蚊子就繁殖起來。

02
在口罩最嚴峻的2024年,巴西衛生部在里約熱內盧啟動了一項看起來很瘋狂的計劃。
他們建立一座“蚊子工廠”,每年生產5億只特殊蚊子。
但這些蚊子不是普通的害蟲,而是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“抗疫戰士”。
沃爾巴克氏菌是一種微生物,自然存在于60%的昆蟲體內。
但登革熱、寨卡病毒和基孔肯雅熱的主要傳播者埃及伊蚊,通常不攜帶這種細菌。
科學家發現,當埃及伊蚊感染特定沃爾巴克氏菌株后,其傳播疾病的能力會大幅降低。
于是生物學家就想利用這種優勢降低病情感染率。
2025年7月23日,全球最大蚊子工廠在巴西巴拉那州正式落成。
該工廠由巴拉那分子生物學研究所(IBMP)與世界蚊子計劃(WMP)共同運營,每周可生產1億枚蚊卵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