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5日電 (余乃鎏)6月25日是全國低碳日。當天,“碳路先鋒 綠動未來”2025年全國低碳日廈門主場宣傳活動啟動。本次活動由廈門市生態環境局、湖里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,旨在深入宣傳低碳發展理念,普及應對氣候變化知識,進一步提升公眾低碳意識,在推動市民群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同時,大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,協同推進降碳、減污、擴綠、增長,助力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。
活動現場。廈門市生態環境局供圖
活動現場,湖里區推介了在構建綠色經濟體系、打造低碳試點標桿、推廣全民綠色生活等方面的舉措和成效。據介紹,“十四五”以來,該區致力于全鏈條引導綠色發展轉型,共創建綠色制造企業34家次,去年還建設市級“無廢園區”1個、市級“無廢工廠”3家,另有9家企業納入2025年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示范點培育名單;致力于全方位推進低碳試點建設,累計建設各類型低碳試點22個,象嶼零碳綜合保稅區被生態環境部評選為國家級典型案例,圍里社東圍片區、盛德東南生態園、海天碼頭獲評三星級低碳社區、低碳園區;致力于全覆蓋推行綠色生活方式,在積極打造“電動湖里”和“綠動廈門灣”、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的同時,大力推動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,鼓勵轄區更多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減污降碳,推廣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。
活動啟動。廈門市生態環境局供圖
活動期間,廈門市生態環境局、市發改委、市市政園林局、市交通運輸局聯合正式發布廈門市2025年首批碳普惠方法學——近年來,在低碳發展進程中,廈門堅持注重制度創新與實踐探索,特別是去年以來,從碳普惠方法學建設、碳普惠場景建設、碳普惠交易、碳普惠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探索高起點建設碳普惠體系,并于近期出臺福建省首個《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運行碳普惠方法學(第一版)》,首創以居民社區為減排主體的《廈門市居民社區生活垃圾分類碳普惠方法學》,以及創新四場景一體化的《廈門市低碳出行碳普惠方法學(第一批)》。
發布首批碳普惠方法學。廈門市生態環境局供圖
“廈門市碳普惠工作走在全省前列。”廈門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與環境應急處工作人員介紹,碳普惠機制是廈門踐行“雙碳”目標的重要創新抓手。此次首批出臺的《方法學》中,項目方法學重在鼓勵企業的低碳行為,公共方法學則強調通過一定的激勵,對個人、居民的綠色低碳生活意識提升、習慣養成進行肯定,它們將進一步推動全市碳普惠體系建設向縱深發展,促進全社會積極參與碳減排,形成低碳生活新風尚,助力全市低碳發展邁向新臺階:“綠色出行和垃圾分類這兩個碳普惠方法學,都涉及每個居民和千家萬戶,大家的低碳行為、低碳習慣能產生一定的減碳效應,方法學將把它科學計量下來,后期將設計一些場景并采取兌換券、優惠券等形式,鼓勵居民的低碳行為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現場還公布了廈門市2024年度、2025年度第一批三星級低碳建設試點名單,以表彰相關先進單位近年來積極投身低碳實踐,在能源管理、資源利用、生態建設等方面大膽創新、先行先試,成為全市低碳發展的標桿典范,并激勵更多單位參與到低碳建設中來;介紹了入選生態環境部2025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的廈門火炬高新區低碳園區建設情況,涉及減污降碳規劃引領、產城融合綠色發展、產業結構綠色升級、重點領域能效提升及環保管家創新服務等方面,展現了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