視對無菌蛋真相的揭秘,讓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這種看似 “高端” 的雞蛋產品。無菌蛋,真如宣傳的那般完美嗎?
首先,無菌蛋并非完全無菌。雞蛋從母雞體內產出時,就已攜帶細菌,所謂 “無菌蛋” 完全無菌不過是偷換概念。實際上,只是在檢測中未檢出沙門氏菌,可其他細菌依然可能存在。而且,在運輸、儲存等環節,細菌也極易侵入雞蛋,無菌的狀態很難始終保持。
一枚合格的可生食雞蛋,需闖過源頭凈化、雞舍環境控制、嚴格檢測三道關卡,這使得其成本大幅提高。正因如此,無菌蛋價格高于普通雞蛋。然而,市場上亂象叢生,很多價格低廉的所謂 “無菌蛋”,實則是 “掛羊頭賣狗肉”,消費者很容易上當受騙。
不少人認為生吃無菌蛋營養更好,這其實是誤區。實驗數據顯示,生吃無菌蛋時,蛋白質的吸收率較低。雞蛋中含有的 “抗生物素蛋白”,會阻礙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,只有經過加熱,這種阻礙才能消除。所以,生吃無菌蛋不僅無法充分吸收營養,反而是一種浪費。
電商平臺上,劣質 “無菌蛋” 泛濫成災。一些小作坊用普通雞蛋冒充無菌蛋,甚至連沙門氏菌檢測報告都敢 P 圖造假。同時,無菌蛋的包裝成本占據了相當比例,“可生食” 概念被過度炒作,導致價格虛高,出現價格泡沫。
面對這些問題,央視也為消費者支招,理性購買雞蛋。購買時,要認準 “T/CCIAS 002” 團體標準,這是質量的一種保障;同時要算好日期,確保購買到新鮮合格的產品。其實,普通雞蛋只要烹飪至全熟,同樣安全且營養豐富,完全能滿足日常飲食需求。
無菌蛋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神奇,消費者不應盲目追捧。在購買雞蛋時,要保持理性,了解其真相,根據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做出正確選擇,莫讓商家的營銷手段蒙蔽了雙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