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初在一個叫“案件聚焦”的新聞平臺上看到一則挺讓人感慨的消息:上海普陀區(qū)一位90歲的孤寡阿婆,顧阿婆,過世后留下了市值約500萬的遺產,包括房子、存款和珠寶。老人家一輩子沒結婚沒子女,親屬也都失聯(lián)好多年了。她當初想進養(yǎng)老院,還得有個監(jiān)護人,沒找到親人,又害怕自己生病沒人管,所以托付給了家附近的公益組織來幫忙。去年底,普陀大道公益和老人簽了監(jiān)護協(xié)議,等老人生病離世后,他們就幫忙處理了后事,包括臨時保管她的遺產。

我注意到文章里面也提到,顧阿婆雖然沒留遺囑,可昌明法律下她是有法定繼承人的。她有個哥哥、一個姐姐,分別叫顧梅根和顧玲娣,不過這兩個老人家都結婚生子了,現在人在哪里,或者他們的后代是誰,沒人知道。這問題就卡住了——沒人繼承遺產,難道這些錢、房子、珠寶以后全得給國家?

有意思的是,原來繼承法規(guī)定“20年沒人認領遺產自動歸國”,可民法典修訂了,這條就廢除了——只要一直找不到法定繼承人,這些遺產就懸著,誰也動不了。說白了,這500萬現在就像個謎團,等有朝一日哪位侄子侄女孫兒孫女來了,帶著資料證據,遺產還是他們的。
想到這事兒,我自己心里挺多感觸。現在社會上獨居老人越來越多,身邊親人少,別說財產,生活上遇到事都沒人商量,挺讓人心疼。這回的顧阿婆能找到愿意負責的公益組織算是有福氣了,萬一沒人管呢?老人的錢、房、寶貝怎么安置,個人生活怎么有保障,都成問題。
我還覺得,像咱們這些老同志,到了晚年,這些事情真的不能馬虎。第一,存點心眼早點立個遺囑,把想法和安排定好,真出了啥事兒也不至于讓財產、房子、辛苦積攢的東西糊涂地不知道落到誰手上。第二,子女、親屬的聯(lián)系方式也要留好,別老覺得自己身體硬朗啥都用不著,萬一真出點意外,親人朋友能及時過來幫忙。
其實上海、北京甚至鄉(xiāng)鎮(zhèn),獨居老人去世后財產無人繼承的不算少見。大房子無主、巨款孤懸著,最后村里街道各種部門來回折騰,都不知道怎么個交代,成了永遠的遺留。對國家來說,無主遺產的管理也要講究程序和人情,不能一刀切歸公,畢竟死者親屬哪天回來了,也得有個公正交待。
我身邊不少同齡人都關心以后怎么安度晚年,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最后是有人善終,有財有物交待得明明白白。看到顧阿婆的事我就想,想讓晚年過得安心,真要自己提前多做準備,最好還能把生前財產、遺愿都梳理一遍。有繼承人早點通知到,有財產歸屬都安排好,自己活著安心,走了親人也省心。
各位朋友,如果有人正好知道顧梅根、顧玲娣他們后代的線索,留個言也好,讓這筆辛苦積攢的遺產有人承接,也算圓了老阿婆最后一樁心愿吧。你們覺得老人去世后遺產沒人認領,這事怎么處理才最合適?要是你家碰上這種事,又會怎么決定?歡迎大家來聊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