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浦區救助站里幾個護工圍著一張紅紙片聊了很久,這是上海理工大學寄來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。女孩小樑在站里住了十年,父母早年沒了音信,靠救助站和街道幫她讀完大學。最近她成了站里第一個拿研究生錄取書的人。
小樑五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,母親隨后失蹤。沒人接管她,救助站就成了家。剛開始她連學校都不愿去,后來社工天天陪她上課,慢慢才適應。2020年高考時社會各界都在幫她,最后考上上海健康醫學院。

這些年學費全免,住宿費和生活費用低保賬戶。寒暑假她回站里住,護工像帶自己孩子一樣照顧她。有次生病發燒,兩個阿姨輪流守了整夜。小樑總說:“這里比親爹媽還上心。”
大學四年她很少回家,救助站房間一直留著。床頭貼滿課程表和筆記,墻上掛著志愿者送的臺燈。護工王姐說:“看見她學習到半夜,就悄悄把暖氣開高點。”畢業典禮那天大家湊錢給她買了套新衣服。

今年研究生考試出分那天,站長特意放了半天假。通知書記得清清楚楚,是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工程專業。街道馬上聯系民政部門,說三年學費還能繼續申請補助。小樑說自己想考公務員,“幫別人解決問題就行”。
網上很多人評論說這事讓人感動。有條評論寫著“社會沒放棄她,她也爭氣”,底下點贊最高的回復是“普通人的堅持最真實”。小樑的錄取通知書現在被站里裱在相框里,旁邊貼著她從小到大的照片,從瘦小丫頭到穿學位服的姑娘,換了三副眼鏡。

新聞里說上海去年修改了救助條例,對無監護孩子的幫助更詳細了。小樑的事例被寫進培訓材料,新來的社工都會聽她故事。最近她搬進了學校宿舍,但還是常回救助站吃飯,護工張姨炒的青菜她吃不膩。
一條網友評論:“日子苦過的人考研究生,意義跟普通學生不一樣。”下面有人回復:“只要不放棄,總會有光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