顏值經濟盛行的當下,一種名為“色彩診斷”的服務正悄然走紅。只需短短1小時,收費高達800元,卻引得眾多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趨之若鶩,這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?它真的如宣傳所說,是通往美麗的捷徑,還是只是一場精心包裝的消費陷阱?
一、色彩診斷爆火現狀
色彩診斷并非本土新生事物,它最早流行于韓國。2023年,女團成員智秀做色彩診斷的相關圖片在網絡上廣泛傳播,吸引了眾多中國粉絲的關注,不少人甚至專程前往韓國體驗同款服務 ,讓色彩診斷開始進入大眾視野。2024年4月,“郭敬明跨界開妝造店,1388元色彩測試是智商稅”的話題,更是讓色彩診斷在國內徹底破圈,各類色彩診斷妝造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。
如今,在小紅書上,“色彩診斷”“色彩測試”的話題瀏覽量已經突破2億次,抖音上相關話題的播放量也達到近4億次。在大眾點評中搜索“色彩診斷”“色彩測試”,僅杭州地區就有超過40家店鋪提供相關服務,售價在299 - 1399元不等,其中799元左右的價格較為集中,而部分店鋪采用小時制收費,1小時800元的情況也并不少見。除了專門的色彩診斷工作室,不少美妝室、攝影館也紛紛開發色彩診斷項目,并延伸出彩妝色彩診斷、新娘色彩診斷等細分場景。
二、色彩診斷的原理與流程
色彩診斷,簡單來說,就是通過分析個人的膚色、發色、瞳孔顏色等“人體色”特征,將人劃分為春季型、夏季型、秋季型和冬季型四大類型,每個類型又可以進一步細分 。不同類型適合的色彩群有所不同,比如春季型人適合明亮輕快、清新柔和的顏色,像淡綠、鵝黃、淺粉等;秋季型人則更適合暖調的大地色系,如棕色、姜黃色、橄欖綠等。

在實際操作中,色彩診斷師通常會借助專業的色布、色卡等工具進行測試。首先,會與客戶進行溝通,了解其日常的穿著風格偏好、生活場景需求等信息。然后,在自然光線下,用不同顏色的色布逐一與客戶的面部進行對比,觀察膚色在不同色布映襯下的呈現效果,包括膚色的光澤度、氣色的好壞、整體的和諧度等,以此來判斷客戶所屬的色彩類型。最后,根據診斷結果,為客戶提供從服裝搭配、妝容選擇到發型設計、飾品佩戴等全方位的色彩搭配建議,并形成一份專屬的診斷報告。
例如,一位膚色偏暖、發色偏棕黃、瞳孔顏色較淺的客戶,經過色彩診斷可能會被判斷為春季型人。診斷師會建議她在日常穿搭中多選擇淺色系、明亮色調的服裝,如米白色的連衣裙搭配淡藍色的針織開衫,妝容上可以選擇橘色系的口紅、腮紅,頭發可以保持自然的棕色并打造出輕盈的卷度,飾品則可以選擇金色、珍珠材質的,這樣能夠更好地展現出她清新、活力的氣質。

三、消費者的不同體驗與反饋
對于色彩診斷,消費者們的體驗和反饋各不相同。一部分消費者認為,色彩診斷讓他們受益匪淺。26歲的上班族小敏說:“以前我買衣服完全憑感覺,經常買回家發現穿上不好看。做了色彩診斷后,我才知道原來自己適合冷色調的衣服,按照診斷師的建議搭配,同事們都說我變漂亮了,而且現在買衣服更有方向,節省了很多試錯成本 。”
一些網紅博主和有出鏡需求的人也對色彩診斷青睞有加。他們表示,通過色彩診斷能夠更好地在鏡頭前展現出自己獨特的形象,提升視覺效果。比如美妝博主小美,在做了色彩診斷后,調整了自己視頻中的妝容和服裝色彩搭配,視頻的點贊量和粉絲增長數都有了明顯提升。
